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农历甲辰年(龙)   三月三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相关链接 - 创新发明 >> 正文
我国民间发明人普遍面临发明致贫境遇
更新日期:2013-9-14    作者:新浪新闻    编辑:admin    点击量:5776

我国民间发明人普遍面临发明致贫境遇

主要文字来源:http://www.sina.com.cn  

本文发表于20101208

汉网:武汉晚报

 

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按;这篇文章既可以作为中国科技现状的写照,又可以作为教学案例,同时,看了这文章后,你会感觉到心中有那么多的郁闷,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到底是谁的错?中国民间专利转化率仅为5%,许多人真的越是专利多就越贫穷,这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离我这里仅二公里的地方,我就熟悉有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叫丁文南,他拥有十多项专利,其中还有一项国际专利,其知识深入到了分子电机部分,连我这个近三十年前大学物理本科毕业的人,也还看不懂他的那个专利,现年四十多岁的他,因为搞发明专利,妻子多年以前就与他离婚了,孩子初中没有读完就辍学了,可以说家徒四壁,贫穷得只剩下那一堆证书了,靠别人救济过日子。靠近县城的他,其贫困程度对比太明显,周边都是高楼林立,唯独他的房子矮小黑暗,他就是下面这篇文章的真实写照。

这是他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更是民族的悲哀!

我带领学生也获得了六个专利,都是获得后就丢掉了,因为每年要交年费,又产生不了作用,转化不了产品,只好将其丢掉,真是无可奈何。还有一个骗子公司,像模像样地说要给学生进行转让,但通过多方查询,最后发现是一个骗子公司,好在我不要学生先寄钱,没有上这个骗子公司的当。

正是因为有以上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后来我就不太想给学生申报专利了。

 

本报讯(武汉晚报,记者:王丹妮)53岁的黄谷,自嘲一辈子在“啃老”,生活至今靠年过九旬的父母贴补,女儿读书的钱是爷爷奶奶掏的。

黄谷曾在省财税职业学院当老师,后来迷上发明,办了病休,先后举债七八十万元,拿了一堆专利,发明的“远红外电热鼠标”,获全国发明博览会铜奖,生活却从此穷困潦倒。

不依赖任何企业、机构,在自生自灭状态下独立搞发明,俗称民间发明人的非职务发明人,处境多与黄谷类似。武汉“农民发明家”李玉明,曾登上“世界发明名人录”,多项专利获奖,还到世博会搞展览。为搞发明,他卖掉了家里三栋房子,欠下十几万元债,现在一天的生活费不超10元,午餐惯常就咸菜吃米饭。曾当过家具店老板的杨楚樵,迷上发明后命运陡变,离了婚,失去了房子,近10年间,大部分时候睡在车库里。

据不完全统计,武汉民间发明人近万。市知识产权局专利处处长姚勇说:“武汉民间发明人专利成果转化率非常低,不到5%。这么多年,我没见几个发财的。”

不独武汉,全国民间发明人的生存现状也整体堪忧。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鹿大汉曾称:“我国非职务发明人普遍处境艰难。”甘肃“专利第一人”孙生灵,搞发明30多年,拥有108项发明专利,没一项被转化,租住屋内只有一张破桌子和两张床。南京“发明大王”徐庭中,有100多项发明专利,栖身8平方米的阁楼里,月生活费212元。

民间发明人贡献良多。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促进中心主任邹定国向记者介绍,这些人得到授权的专利数量,约占全国一半,仅今年前11个月就达30多万件,是我国科技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汉大学创新课指导老师王晓进昨天评价,中国民间发明人如此赤贫,在欧美发达国家不可想像。以美国为例,专利会由专门机构向企业、实验室等推荐,或被转化,或作升级研究,能很快“换”成钱,发明人生活基本无虞。

“民间发明人普遍贫困,已经成为阻碍创新发展的消极因素。”省创新研究会会长袁伯伟说,“最终,这都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属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悲剧。”

 

民间发明人的穷困群像

追梦发明几十年,手中专利一大把,末了却投资打了水漂,债台高筑,不被人理解,反遭人耻笑……

在武汉的街巷里弄,散落着一批穷尽心智却生活窘迫、几近自生自灭的民间发明人。创新发明,没能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精彩。

近两个月时间里,记者持续寻访,实录他们充满辛酸和艰难的现实处境。

 

刘恭信:武汉第一批专利持有人

半辈子发明“赚了”一桌奖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只有初中文化的刘恭信,就是我市第一批专利持有人。他拥有的十多项专利,几乎都变成了产品,如双帆布躺椅、折叠床等。

2003年,他发明了新型伞骨结构帐篷,获得国家专利,按几下按钮,帐篷就可像伞一样撑起来。一个可容纳20个人的帐篷,一个人就可在几分钟内装好,效率较传统帐篷高出十多倍。随后,他又花5年时间,将图纸上的伞骨结构真正做成了产品。汶川地震时,他给国家20多个部门发出信函,提出愿免费贡献自己的专利技术,但未获回应。

记者联系多次,刘恭信都不愿接受采访。经多番周折,记者才找到他位于武汉老邮电局职工宿舍的家。走过窄窄的楼道,敲开一间白天还点着灯的黑屋子,记者看到一个满头乱发的老头,正扶着卧床的老太太喝水。

刘恭信一脸为难,说老伴病了,家里太乱,不好意思接待记者。他家有两间小房,一间摆满了书、图纸、奖状,另一间房的地上,零乱放着锅碗瓢盆,房里有一台老式的单开门冰箱。身着破工作服的刘恭信说,搞发明的事,辛酸很多,不想再提了,他已砸了模具,已申请的专利也不再管了。

他指着铺满一桌子的奖状说道,今年62岁了,搞了半辈子发明,就赚了这一桌子的奖状。

 

“潜艇狂人”李玉明:午餐就着咸菜吃米饭

疼痛的呻吟声、铁皮的敲打声、电焊的刺耳声……就是在这难以忍受的声音里,著名的“农民发明家”——李玉明,迎来了古稀之年。每天,他一边照顾瘫痪在床、不时喊疼的老伴,一边和一个电焊工制作着他的潜艇。

李玉明,原是武汉市大桥鞋厂职工,小学文化,却在上世纪90年代,便获得了多项市政府颁发的发明奖。上世纪90年代末,他辞职“"下海”"创办研究所,专职搞发明。为证明他的“新型鳍板式潜水器”,是像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一般的重大发明,他付出了所有。

十多年的潜艇梦,让他登上《世界发明名人录》,获奖无数,甚至让他走进世博会搞展览。可代价是卖掉家里三栋房子,欠下十几万元债务。老伴生病无钱治疗,儿女们抱怨不已。

记者采访他时,时值中午,他正和电焊工就着咸菜吃着白米饭,老伴的病人餐是馒头和一盒快到期的牛奶。20年前,他曾发明热水器混水阀,但家里至今未用上热水器。

痴迷发明,未使李玉明得到尊敬。反倒因为每天电焊造艇噪音扰民,不断被小区居民投诉。采访时,很多邻居前来对李玉明指指点点,说他凭一己之力,发梦造潜艇,弄得家徒四壁,连累妻子儿女,是疯子才干的事。


  上一篇: 2013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中《化学》作品《项目简介》
  下一篇: 2013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中《物理》作品《项目简介》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需经管理员审核才能发表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设为首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3001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