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农历甲辰年(龙)   三月廿五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相关链接 - 创新发明 >> 正文
2013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中《行为与社会科学》作品《项目简介》
更新日期:2013-9-27    作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    编辑:admin    点击量:12556

北京市小汽车生态驾驶行为现状及潜力评估

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作者:刘宏一

辅导教师:孙逢春  方秀琳

 

项目简介

1项目摘要:本研究以交通重要节能减排措施—小汽车生态驾驶为研究对象,对其国内外发展应用进行了综述,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北京普通驾驶员和专业驾驶员生态驾驶行为现状;采用先进的车载尾气检测设备实地获取小汽车生态驾驶燃油消耗和主要有害气体排放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提出北京市小汽车典型情况下生态驾驶最优值;创新地开发了生态驾驶综合评价软件,对北京市小汽车生态驾驶节能减排潜力进行了定量的微观评价和宏观测算。

2选题原因:去年北京空气质量很差,我站在楼上竟然看不清楼下道路上的车辆。从广播、电视、报纸上,我知道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第一大污染源。因此我开始关注和研究如何实现机动车节能减排。

3目的和思路:目的是想了解北京市小汽车生态驾驶行为现状,并通过实验测试获得北京生态驾驶最优值,以此为基础对驾驶员行为进行评测,进一步测算北京市小汽车节能减排潜力。基本思路:通过调查和实验,获取数据和资料,分析得到结论。

4研究过程:发现问题—讨论--确定选题—设计方法—开展调查和实验—数据分析-结论建议。

5科学方法:资料查阅、实地考察、专家咨询、问卷调查、实验测试、数据统计。

6创新点:通过对普通驾驶员和专业驾驶员的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了北京小汽车驾驶行为特征;用车载尾气检测系统设备,首次获取北京市生态驾驶行为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获取指标最优值;开发了基于动态驾驶行为的生态驾驶综合评价测试软件;综合评价提出北京市小汽车生态驾驶行为的节能减排潜力。

7研究现状:国外开展了一些生态驾驶行为研究,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能耗方面,基于实地测试的定量分析较少。国内更是缺少实践案例和实证研究,没有提出生态驾驶的具体定量指标和效果评价研究。

8完善设想:本次研究受到时间、经费方面的限制,考虑因素不是很全面,希望能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结合车辆、交通流、道路等因素进行更深入的测试实验和评价,提出更具针对性的生态驾驶行为策略。

 

临汾市大宁县山区农耕机械使用调查分析

山西省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作者:王良莉

辅导教师:王晓杰  郭峰  李跃

 

项目简介

我所展开的调查主是对临汾市大宁县山区目前的农耕机械的使用状况和影响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山区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与平原相差悬殊的状况使我深有感触,所以我想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探寻造成坦达村和后腰村农耕机械化水平差距较大的原因,并提出适合当地快速提高农耕机械化水平的建议!

我的研究分为准备阶段,调查阶段,资料整理及结题阶段。在实践中我发现文献调查和基层走访调是不能够全面的客观的了解现阶段坦达村和后腰村农耕机械的情况,所以我又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我第一次设计的调查问卷不够合理,所以我又重新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这些工作使我的研究资料得到了极大的充实。

通过对我所得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我针对性的提出适于他们提高农耕机械化水平的建议。我的创新点在于第一次较为全面的了解了现阶段太古乡的两个自然村的机械化耕地水平;其次采用基层调查的方式,从整体到个人,进行了系统的了解和调查;最重要的是我从一个中学生(经历者)的角度去客观的认识现阶段山区农耕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并且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全面客观的分析制约农耕机械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同时我也在网上搜集了与山区农业机械化有关的调查,但他们的调查范围都过大,不能对个别落后的山区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并且他们提出的建议在现阶段较为落后的山区也难以实现。由于现阶段坦达村和后腰村的农业机械化只发展到农耕机械化,所以我只进行单方面的调查,等到他们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之后我还会进行调查,进一步完善我的研究课题!

 

我国乡村“先育后婚”现象及其对策

——基于原中央苏区赣南H村的调查

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

作者:谢云钰

辅导教师:王金权  邹金平  肖芳林

 

项目简介

1、摘要:研究表明,当下我国乡村“先育后婚”现象愈演愈烈,而且影响大、特征鲜明。其原因是乡村传统的生育观念;国家惠民政策落实;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计生监管力度缺乏适用性;农民工生存境况糟糕以及男女双方父母的大力支持等。它不仅会给男女双方个人和家庭埋下可能性苦果,更为重要的是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会给国家和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化解这一现象要明确责任,实行综合治理;创新机制,健全制度,实施全面监管;突出重点,突破关键环节;加大教育与宣传力度,加强现代婚姻和生育文化建设。

2、选题的确定:在乡下老家亲身感受到“先育后婚”现象严重。经求证,我国当下乡村均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其危害极大,不仅会给男女双方个人和家庭埋下可能性苦果,更为重要的是会给孩子的成长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会给国家和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我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

3、目的和基本思路:揭示当下我国乡村“先育后婚”现象的基本特征,分析现象的危害及其成因,提出解决策略。基本思路是,发现问题,查阅文献,形成理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证调查,形成理论架构。

4、研究过程:一是前期准备:拟定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假设--进行检索文献--设计研究思路、设计调查表格、访谈提纲;二是村实证调查;三是整理材料和数据;四是撰写研究报告。

5、研究方法:一是调查研究法;二是文献研究法;三是个案研究法。

6、主要贡献(创新部分)该项目的研究在我国仍然是一项空白,具有明显的原创性和前瞻性,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引起学界、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推动对该现象的深度研究,找到科学有效的解决方略具有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7、同类研究调查:文献检索发现,关于我国乡村“先育后婚”现象的研究,仍然是项空白。

8、今后设想:限于本人研究的主客观条件,课题研究的深度、广度研究和质量有限。今后将继续深度研究。

 

内蒙古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认知现状调查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作者:百秋

辅导教师:王峰  敖嫩  宋跃飞

 

项目简介

1、项目摘要:通过调研了解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现状及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认知问题,初步探讨了保护鄂温克族传统文化的可能途经,目的为传承和弘扬鄂温克族优秀文化,以保持我国文化多元性和丰富性。

2、该项目的选题是怎样确定的:因为家乡在呼伦贝尔,对鄂温克族有特殊的感情。而且对多民族传统文化有兴趣,于是确定了选题。

3、设计(或研究)该项目的目的和基本思路:通过参观访问和资料检索,了解鄂温克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及其独特价值,研究当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问题;体验鄂温克人的生活,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他们的现实生活的价值,以达到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促进各民族间和谐相处的目的。

4、该项目的研究过程:通过走访相关专家和参观博物馆了解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特点及其价值意义,了解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程度;学习掌握一些传统手工艺技能,掌握一些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和实践;分析数据,形成论证,撰写论文。

5、该项目应用了哪些科学方法、科学原理:文献法,田野调查法;统计学方法;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6、该项目的主要贡献(创新部分):通过研究,探索利用教育体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可能,提出使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保护和整理,同时指出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纳入教育体系是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

7、他人同类研究的情况调查:他人研究主要是针对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研究,这些研究比较宽泛针对性缺乏。

8、进一步完善该项目的设想:可以扩大问卷范围,采集不同的群体以便进行更有效对比研究;可以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进行实践研究,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

 

  上一篇: 2013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初中《数学与物理》作品《项目简介》
  下一篇: 2013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中《地球与空间科学》作品《项目简介》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需经管理员审核才能发表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设为首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3001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