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农历甲辰年(龙)   四月十三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相关链接 - 创新发明 >> 正文
山东章丘四中科技创新教育简介
更新日期:2013-12-26    作者:李昌旺    编辑:admin    点击量:23962
 

二、探索科学有效的创新教育路径

过去漫长的岁月中,在高中阶段进行任何改革,都必须小心谨慎。因为高中阶段根本任务是向高校输送合格的毕业生。高考的利益本身牵动着社会方方面面的神经,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们既站在时代要求的高度理性思考,又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调研,最终大胆而审慎地选择最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创新发明为切入点,波浪式推进,在研究性学习中展开了创新教育的课题研究与试验探索。

(一)、创新教育的入门流程探索

遵循心理学关于“人的认知规律与能力生成规律”的研究成果,我们设计了“了解创新——发现课题——尝试创新”的教学流程进行探索实验。

1、了解创新——揭开神秘面纱,让学生建立创新的自信。

早在几十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眼下创新已成为时代最抢眼的名词,人人渴望创新。但传统思维定势束缚着我们:创新很神圣、创新很神秘、创新高不可攀,创新非我所能。人们不了解创新,更不相信自己能够创新。所以打破学生神秘感,让学生建立创新自信,是成功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上创新第一课时,李昌旺老师问:“同学们,过去谁有过发明,谁相信自己今后会有发明?”学生没有一人举手,而且还认为是开玩笑。老师接着问:“你相信14岁的孩子能获得全国创新大奖吗?”这时下面一阵骚动,同学们瞪大了眼睛。“这是事实。”老师肯定地说道。接着他举了一个14岁初中生获全国大奖的例子:现在考试都需要填涂答题卡,他发现总是横着涂很别扭,就异想天开把答题卡的横格改成了竖格,设计了新型的答题卡,没想到这个小小的改变获得了全国第六届宋庆龄少年儿童评委专家的一致认可,一举获得全国金奖。当老师讲了许多发生在同学身边的创新故事并用多媒体展示了众多富有启发感染性的创新作品后,引起了广大同学的极大兴趣,不仅创新的神秘感很快消失,而且普遍感觉到,原来创新我也能做啊。学生开始跃跃欲试了。几堂课后,学生创新的火花已在大脑中迸发;学生迅速打开思路,创意像泉水一样涌出来。正如2009级杨柳同学所说:“当上了一节科技创新课后脑子里有了很多思想,信心百倍的把它们变为文字,化为图画,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事情,有点疯狂,有点神奇。每当上完一节课我总会有很多创意,总会有多种思想,内心狂热的呐喊,思想波涛翻滚、汹涌,原来生活也可以这样富有激情,富有热忱,富有创新!我倏然找到了快乐的身影,找到了一片久违的乡土,它——科技创新是适合我的,我爱这门课,喜欢这股创新劲儿!”

2、发现课题——学会观察,让学生拥有发现的眼睛。

创新从发现开始!要创新,先要发现创新课题,发现不完美的事物,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教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我们试行了几方面措施:

一是举办专题科技创新讲座。通过专题讲座向学生大量介绍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让学生从中感悟发现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世界,从中发现需要解决、需要改进、需要创新的课题。

二是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必修课。我们将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上课表,进课堂,纳入学分管理。不仅让学生修完应有的学时,更要有发现的课题和创新方案;要获高学分还必须有专利证书,以此推动观察事物、发现课题自觉意识和观察习惯与能力的形成。

三是鼓励学生实现“三跳”。我们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努力实现“三跳”,即跳出课本,不能只关注课本知识;跳出教师,不迷信权威、不轻信已有结论;跳出课堂,要关注自然、社会、人生,关注生活科技,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在生活中学会发现。星期天、节假日,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去观察、去发现。发现创新课题,设计创新方案,成为学生必须而又喜欢的假期作业。

实践证明,每个学生都有发现问题的潜能,久而久之的训练,就会形成发现的能力和习惯。

3、尝试创新——学会思维,让学生形成创新的大脑。

我们开展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简单地为了拿多少专利证书,获多少创新奖励,而是把学生培养成真正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我们顶着高考的压力,拿出其他学校进行题海战术的宝贵时间,专门开设创新教育课,举办创新思维理论与创新技法系统讲座。最初,除在高一上学期相对集中的安排20节理论讲座课外,还从高一下学期起到高二每周安排一节创新思维训练课,借助经典发明案例和学生创意进行案例教学;2008年以来,我们每周每班安排两节创新课,不仅让学生系统了解了创新思维的多种类型和进行创新的各种技法,而且重在改变学生传统观念,突破学生传统思维定势、思维习惯,学会并熟练进行创新思维、多维思维。特别注重学以致用。

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最初,学生创意总是以身边事物为主,如可显示温度的筷子、音乐杯子、可称量体重的椅子、多功能笔等。十几节课下来,他们逐渐能够发现带有一定独创性、复杂性的课题,如自动喂鱼器、新型键盘、应急型多功能医用床、全天型象棋等。半年后,许多同学就能够提出达到国家专利水准的高水平创意了。如2004级段磊同学发现,开车的人有时遇到紧急情况会把油门错当刹车踩,从而酿成车祸,经过反复思考研究,他最终设计成功一种错踩油门应急装置,该装置利用汽车安全带缓缓抽可以,而快速抽时却会卡住的原理,在汽车油门踏板上连接一根安全绳,当人们在情急之下猛踩油门时,连接在油门踏板上的安全绳被卡住,使油门踩不动,有效的预防了错踩油门带来的危险。这个作品荣获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同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再如李正茂同学,他发现传统的二胡对于初学者来说太难了,音区的划分、琴弦的校正只能凭借学习者的自我感觉,而这种感觉的形成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于是他对传统二胡进行大胆改造,从音区、音高的标注,到新式共鸣腔,再到可调试琴弦等,经过他重新设计制作的新式二胡共注册了两项国家专利。

实践证明,“了解——发现——创新”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创新能力生成规律,是进行创新教育入门的有效途径、模式和流程。

 

(二)、创新教育的深化探索

1.小制作、小发明层面的创新。以日常生活为观察对象,从中发现问题,应用创新思维、创新技法,训练初步的创新能力。

2.开放性课题类创新。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带有普遍性、具有重要性的较为复杂的课题,运用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学习应用“萃智理论”进行创新。“萃智理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先进、最系统的创新发明理论,让学生学习并应用其创新原理与查询路径,掌握科学的创新发明方法,形成一定的专业创新素养。 

  上一篇: 山东省科技创新发明名师刘小虎老师教育事迹介绍
  下一篇: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协会章程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需经管理员审核才能发表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设为首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3001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