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农历甲辰年(龙)   四月十三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相关链接 - 创新发明 >> 正文
2013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教师科技创新成果”作品《项目简介》(一)
更新日期:2013-8-7    作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    编辑:admin    点击量:38596

基于盐肤木·提灯藓·角倍蚜三要素的科学对比实验探究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洋川小学

作者:田维胜

 

项目简介

1、项目摘要

本方案通过对当地寻常丰富的闲置五倍林资源的利用,引导学生认识影响五倍子产量的盐肤木,提灯藓,角倍蚜三要素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及其重要关系,在经历观察记录、培植管理、对比实验和重复试验、统计分析等系列探究活动中,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2、该项目的背景和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五倍子是我国重要资源昆虫产物之一,是医药、工业、食品和国防等方面的重要原料。

,,虫之间的重要关系,正好是可供小学生科学教育学习的宝贵资源,具有很强的科普意义,对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科学技术对人类生产需要的帮助促进作用等都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在我们的家乡,有很好的闲置倍林,正是这类科技实践活动的好场所。基于此,我们师生共同确立本课题,拟从四个阶段展开研究:一是2013年实地考察,初步认识五倍子树木和首次统计所观察的五倍子树木结出的五倍子数量;二是专家培训,学习人工培育倍蚜及提灯藓的管理方法;三是2014年对比实验探究,观察统计实验用五倍子树木所结出的五倍子数量;四是总结分析对比实验处理后五倍子是否高产,撰写报告,交流收获,开展评比。

3、该项目的创新点

1)学生能深入认识影响五倍子高产的三要素并全程参与对比、重复实验研究活动,对五倍子研究专家教授而言尚无新意,但针对小学生展开这项科技实践活动,在全国同类科技活动中尚属首次,创新性强; 2)利用身边资源展开科学对比实验探究活动,实践性强; 3)能学到科学课本上没有的知识,零距离接触专家,拓展视野,感悟技术的力量,科普性强。

4、活动的预期效果

1)能逐步达到本方案中拟定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目标; 2)在活动中体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3)在活动中体会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

 

识电的蚯蚓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实验小学

作者:梁春火

        

项目简介

一、项目摘要

本方案用“蚯蚓”作为探究对象,使用干电池给蚯蚓身体通上电流,观察蚯蚓的头尾对电池正负不同的极性(不同电流方向)有不同的反应。

二、项目背景

本科技教育方案是根据科学课课程教学、我校课外科技教育活动的实际,围绕小学科学中“生命科学”中的“动物”板块,结合小学科学“电”的知识,以“蚯蚓”作为对象、以科学探究为主题而策划设计的综合性群体(普及)性科技教育活动方案。

三、科学原理

使用干电池给蚯蚓身体通上电流,观察蚯蚓的头尾对电池正负不同的极性(不同电流方向)有不同的反应。所涉及的科学知识有“动物科学”和“电”的知识以及有待探索的科学奥秘。

四、创新点

本科技活动方案把“探究蚯蚓”与“电的知识”结合起来,探究蚯蚓的头尾对正负不同的电极(不同电流方向)有不同的反应。学生对这个探究活动必将印象深刻难以磨灭:电池的极性和蚯蚓的反应。本活动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蚯蚓为什么能够识别电的极性和方向呢?”,并驱使学生意识跃迁到更高的创新层次:用多几节干电池做这个实验、用其它液体做这个实验、用其它小动物做这个实验……这就是创新点!本方案有效地整合了科学知识、寓教于乐,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组合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项目情况

1、引导学生克服对蚯蚓的害怕、恐惧心理,了解蚯蚓知道蚯蚓,认识到探究蚯蚓这项活动是安全的,是培养自身勇气、挑战困难的一项科学探索活动。

2、学生亲历到蚯蚓头尾对电池正负极的不同反应后,引发思考“为什么”,进而延伸到“用不同的液体把纸张浸润会怎样?”、“用不同的小动物做这个实验会怎样?”的创新层次。

3、从小范围预演的情况来看,活动过程惊险刺激又趣味盎然,探究氛围浓厚。

学生的兴趣、胆量、科学精神以及观察、思维、实践、创新能力和爱护小动物的慈悲心均得到有效发展。

 

“寻找失落的雷神之锤”科技活动方案设计

福建厦门市寨上小学

作者:洪朝宗

 

项目简介

1、项目摘要

本项目以采访“雷击”事件作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入户走访。从触目惊心的现场感受到雷击的危害性。让学生从家长、社区领导、学校老师、网络上等多渠道了解“雷击”的危害及预防的方法。通过科学实验揭开炫丽的“雷神之锤”的神秘面纱:认识什么是放电现象;理解避雷针的原理;了解避雷针是否确有防雷击的作用。并以学生电子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在学校、社会上做“关于正确预防雷击”的宣传活动。让学生学会在“雷神之锤”下顺利逃生的方法,并掌握一些自救的途径。

2、该项目的背景和改进的基本思路

影片《雷神》在中外热播,“雷神之锤”毁坏性体现出来的自然现象就是“雷击灾害”。雷击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沿海地区属于雷暴多发区,本校所在社区2000多户的自建民房大多是5层以上,楼顶还竖起天线等装置,在没有防雷设施的情况下非常危险。

3、该项目应用了哪些科学方法、科学原理

研究方法如下:个案研究法:对社区雷击事件进行调研。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的研究资料,借鉴其成功之处。行动研究法:在实验中不断地反思、改进避雷针的做法。

4、该项目的创新点或改进点

创新点:该项目促使学生走进社会;学会交际,学会与人沟通。促使学生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系统、客观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会统计问卷调查并分析数据;促使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来验证科学现象。促使学生掌握防雷设备的一些工作原理和防雷的一些基本常识,并学会在生活中应用。

改进点:项目的铺开面不大,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不够。

5、项目的使用情况和进一步完善的设想

自建房多数都是由没有专业的防雷装置的知识及技术的工程队施工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重新进行这个项目,我们的实验工作进程将不会有太大的的调整。但是倘若时间足够,我们会考虑从一开始就把整个项目开展到社区的每一户居民家中。

 

  上一篇: 2013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教师科技创新成果”作品《项目简介》(二)
  下一篇: 科学DV,快乐探索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需经管理员审核才能发表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设为首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3001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