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农历甲辰年(龙)   四月十三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相关链接 - 创新发明 >> 正文
2013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教师科技创新成果”作品《项目简介》(一)
更新日期:2013-8-7    作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    编辑:admin    点击量:38591

PM与我

北京教学植物园

作者:耿燕

 

项目简介

近期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骤然提高了人们对北京空气质量问题的焦虑。雾霾的元凶——颗粒物(PM)也逐渐成为市民探讨的热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也已明确将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写入课标,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活动旨在通过动手实验、演示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发现周围环境的颗粒物,并寻求应对颗粒物污染的办法。

本活动面向初中年级学生,内容包括PM资料的收集、PM科普讲座和展览进校园、动手实验认识PMPM来自哪里——调查活动、参观附近的城市环境监测站。学生用10微米千分尺测量虚拟图中颗粒物的大小,再和头发比一比,了解PM的种类、大小。颗粒物对人体有害,那么不同的颗粒物最有可能停留在人体呼吸系统的哪部分?学生通过测量、填图等动手实践后知道颗粒物在人体内停留的位置取决于它的粒径大小。采用较为简单的收集方法——使颗粒物落到粘性物体表面如胶带纸的方法收集大颗粒物,然后用实验室的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接下来组织学生带着照相机,到卡片放置的地点调查PM的来源。如到周边河流根据河流的流向的不同到上游、中游、下游;根据人们生活生产的不同到居民生活区、工厂生产区附近;根据人群密度的不同到郊区、闹市区、生活区进行不同的观察并记录,对发现的可疑来源拍摄照片。同时,连续记录10天该地点天空的景象,重点拍摄无风天时天空情况,记录空气能见度和蓝天区域的多少。组织学生在课堂进行交流,编排“PM与我”科普剧,组织学生撰写保护环境倡议书。

学生在活动中不仅通过收集资料、观看展览和讲座等形式了解PM的知识,重在自己参与,通过观察与动手,眼见为实,真切感受到自己生存环境中PM的情况。青少年是我们城市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有必要引导青少年了解PM污染的现状,启发他们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活习惯,唤起孩子们保护环境的使命感。

 

科技融合文化 创新推动发展

——西城区青少年“行走大栅栏 探访老字号”活动

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

作者:朴红坤

 

项目简介

1.项目摘要

为了丰富青少年课外、校外生活,锻炼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给青少年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他们走出家门,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头脑去观察、思考,体会与感悟北京精神及科技创新的意义,策划此次“行走大栅栏,探访老字号”活动。活动得到内联升、同仁堂等六家老字号企业以及西城区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的大力支持和育才学校、白云路小学等学校的积极参与,学生在活动中依次体验完成地图测绘信息采集员的标点工作、小记者的采访写稿工作、文化推广人士的宣讲推介工作,实现对北京老字号从陌生到熟悉的自我认识建构过程,感悟老字号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继承与科技创新。

2.项目的背景

背景: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日益受到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纳入中小学课程,孩子们渴望走出校园,亲身体验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了解其中的科技知识及科技创新如何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大栅栏是老字号聚集区,又是步行街,适合让孩子们自主走访探究,日期选在“文化遗产日”后的周末,热度尚存而又避开了高峰,利于活动安全顺利开展。

3.方法运用

活动主要采用了调查法、体验法,可视化成果展示法、交流分享法等。

4.创新点

首先,活动中不同学校的同学分别走访不同的老字号,针对性强,不走马观花,之后同学通过现场的展示、分享交流,获得间接信息,可以进行对比分析认知,还邀请了国际学校的孩子参与活动,站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高度,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更广的范围被认识和传播。其次,将科技教育与弘扬文化相结合,通过“找”、“标”、“观”、“问”、“量”、“品”、“画”、“写”、“粘”、“讲”、“演”、“思”等形式,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体验特殊技艺方法。同时,以现场可视化、事后可持续、未来可发展三合一手段确保活动效果。

5.进一步完善的设想

今后还要进一步地持续性的开展更为深入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不仅“思”、“学”科技如何促进文化发展,更要“践行”。

 

触摸、观察、想象

——植物科学体验活动

北京教学植物园

作者:师丽花

 

项目简介

1、项目摘要

本活动项目以北京教学植物园中种类丰富、形态多样的植物资源为基础,以参加园区开放日活动的小学低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引导开展“植物模仿秀”、“猜猜看”的自然体验活动。活动以引导学生掌握联想记忆法、触觉体验法认知植物,养成关爱植物、热爱大自然的习惯,建构保护环境理念为主要目标。采用循环教学的模式,累计接待5000人次,根据活动中学生表现、活动单填写情况,本活动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目标。

2、项目背景

开展植物科学体验活动是培养青少年植物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因而,开展植物科学体验活动是校内课程的有效延伸。本项目以学生想象力丰富,亲近自然,乐于自然的特点为基础,通过园区创造的自然情境,学生的亲身实践体验,激发学习欲望,调动主动探索知识和发现问题的意愿,有利于深化认识植物,培养环境意识,建构环境理念,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行动。

3、项目应用的科学方法

本项目主要引导学生应用触觉体验法、联想记忆法去观察、记忆植物。

4、项目创新点

本活动以北京教学植物园形态多样的植物资源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打破常规认知自然事物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触觉在认知自然中的作用,体验联想记忆法学习植物学的乐趣,进而领略到植物科学的魅力,对植物赋予人性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植物也有生命,植物也需要我们去关爱,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环境友好型人格。

5、项目的使用情况和进一步完善的设想

本项目在北京教学植物园的开放日吸引了近5000名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家长的反馈,本活动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目标。如果在活动中能随活动单设计一份引导学生自评、激励其主动学习的评价表,将会更加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上一篇: 2013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教师科技创新成果”作品《项目简介》(二)
  下一篇: 科学DV,快乐探索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需经管理员审核才能发表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设为首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3001241号-1